重磅!这个城市正式雄起!将改变中国经济格局
2016年4月,经国务院同意,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》指导文件,文件中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。至此,成都划为继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之后,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。 9月11日,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》,正式吹响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,对未来成都城市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! ▲2016年5月10日,成都博物馆新馆。成都商报摄影记者 张直 《意见》提出到2020年,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,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,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努力打造碧水蓝天、森林环绕、绿草成茵、绿色出行、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。
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,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国家使命、代表国家形象、引领区域发展。归根结底就是要成为国家城市体系的“塔尖城市”和“经济极核”。 未来,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哪些任务呢? “四中心一枢纽”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任务为: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,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、科技中心、文创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,同时要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,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。 成都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加快形成1个特大中心城(双核)、10个卫星城等特色城镇体系,其中郫县将撤县设区。
成都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;深入实施“蓉欧+”战略;并将强化对外高速铁路通道建设,形成多向高铁通道。还将构建中心城区与近郊区(市)县的立体换乘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。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行,力争2020年形成20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网络。 (戳图可放大看) 去年底有报道指出,中国“十三五”期间,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,承担全国性的功能,带动区域协调发展,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。以下是当时的专家分析文章:
有分析认为,以下几个城市可能发挥北京式中心城市的作用。 第一个是上海。这是不用讨论的问题,上海事实上已经发挥了这样的作用。 第二个肯定是广州,也没有疑问。虽然深圳的发展超过了广州,但在国家战略和广东内部城市定位里,广州一直高于深圳,广州在行政上是华南的中心(比如外交领事馆的分布上)。此外,广州是公认的一线城市(所以,广州房价肯定会补涨)。 第三、第四是天津和重庆,这也没有多少悬念。这两个城市已经是直辖市,是政治局委员坐镇的城市,规格远超深圳、广州,虽然经济上还有差距。 第五是深圳。深圳吃亏在地理位置不太好,夹在广州和香港之间,缺少腹地。但由于是南方金融中心、创新中心,所以经济活跃度好于香港和广州。目前深圳由中央委员坐镇,在政治地位上仅次于四大直辖市,超过广州和其他副省级城市。 在这轮竞争中,非省会城市比较容易出局:苏州距离上海太近,青岛、大连、宁波太靠边,厦门经济总量太小。他们显然很难跟济南、沈阳、杭州、福州竞争。 所以,最有竞争的城市就剩下这几个:沈阳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、成都、长沙、郑州、西安、福州、昆明。从人口增量上看,长沙、郑州、南京、杭州在省会城市里最好;从地理位置和实际发挥作用上看,成都、武汉、南京、杭州更有优势。这几个城市里,竞争力稍差的是昆明、福州和西安。 综合分析,上述城市最有希望入选的,是沈阳、武汉、南京、杭州。成都事实上是西南中心,作用超过重庆,所以也很难落选。长沙、郑州竞争力其实很强,人口增量超过上述4大城市,如果落选非常可惜。 分析最后提出,“未来中国出现10到12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级城市,将是中国之福。大城市化是更为可行、更为集约的中国城镇化之路。” 来源:中国经济网(ID:ourcecn)综合中国经济网、每日经济新闻、华西都市报、成都发布微博 |